1. 学院实行引育并举人才政策,成功引进各类人才5人,张晓平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名青年学者申报第十六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学院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 刘泉声等完成成果“深部复杂地层TBM安全高效掘进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学院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方正等完成成果“城市隧道及地铁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关键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19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20项,位列工学部第一,其中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12项、青年项目7项,获资助率达44.44%,项目获批直接经费共计1113万元,获批直接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
4. 我院教师今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6篇、EI收录108篇,取得新的突破。
5. 学院加强实验室建设: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优秀等次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2017年度绩效考核评估;在学校2019年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中,我院给排水实验室获学校“五星级安全实验室”荣誉称号。
6. 学院全方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复合材料与结构会议(ICCS22)暨第一届中国复合材料与结构会议(CCCS1)、第十二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2),承办201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等。
7. 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校31个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校10个专业)。
8.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6年有效期全票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继2009年、2014年通过专业评估后,第三次通过国家专业认证。
9. 徐礼华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2019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全校仅8支),我院省级教学团队实现零的突破。
10. 学院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育人工作取得新成绩。25名本科生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创历史新高:陈明如等5人以第一名成绩获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刘昱等3人以第一名成绩获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一等奖、方卉等5人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熊文琪等7人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王建明等5人获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季文宣团队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何秋来、韩国幸2名博士获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我院2016级土木工程卓越班以第一名成绩荣获武汉大学先进班集体标兵。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中双双获评A等。
11. 土建学子在学校文体活动中努力拼搏,成绩斐然。学院男足首次摘得武汉大学“振兴杯”冠军,研究生男篮首夺武汉大学研究生篮球联赛冠军。
12. 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学院党群工作跃上新台阶。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成效。学院工会荣获武汉大学二级教代会先进单位,在学校教职工运动会中荣获第八名。学院顺利开展系(办)党政班子换届(调整)工作,基层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学院精心培育青年干部队伍,辅导员刘光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辅导员杨荷荣获“武汉大学辅导员标兵”。
13. 学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院发展。中央“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督导组莅临武汉大学考察调研,走访我院学生宿舍并点赞我院宿舍育人工作。学院向学校争取百万资金修缮学生宿舍,工学部16舍修葺一新,文化育人阵地进一步加强。学院荣获武汉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大学生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学生会、优秀研究生会等荣誉称号。
14. 学院走访联络校友,深化校企合作。学院领导走访看望广州、安徽等地校友,协助组织1985级、1995级、2000级、2005级校友返校聚会活动。学院与武汉建工集团、融创华中区域公司建立校企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党支部结对共建,拓展校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