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建筑工程系 > 教授 > 正文

师资队伍

胡晓斌

发布日期:2018-05-2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胡晓斌

出生年月

1979.1

学历学位

博士

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430072

办公电话


13627106517

通信地址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Email

newhxb@126.com

学习经历

1997.9~2001.7,重庆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学学士

2001.9~2004.7,重庆大学,防灾与减灾工程,工学硕士

2004.9~2008.1,清华大学,结构工程,工学博士

任职经历

2008.5~2009.8,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

2010.3~2016.1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7.1~至今,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含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本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本科)

工程结构抗震(硕士)

高等地震工程(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

1. 智能抗震: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智能材料在结构抗震基本理论、抗震结构体系、结构地震反应控制与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2. 智能建造:主要研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结构设计、施工及运维中的应用。


代表性论文

1. Guobin Lin, Xiaobin Hu. Synthesi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and BP neural   network.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25. DOI: 10.1080/13632469.2025.2484585.

2. Guobin Lin, Xiaobin Hu.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synthesis based on conditional generation adversarial network.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25. https://doi.org/10.1016/j.compstruc.2025.107740.

3. Zexu Dai, Xiaobin Hu. Cyclic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5.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25.140402.

4. Zexu Dai, Xiaobin Hu. EMI-based   damage evaluation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ve   load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25. DOI: 10.1177/14759217251320959.

5. Mingkang Wei, Weibo Jiang, Xiaobin   Hu. Residual storey drift estimation of MDOF systems with the weak storey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s using the BP network. Structures, 2023, 48: 465-477.  

6. Mingkang Wei, Chenghao Song, Xiaobin   Hu. A hybrid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spectra unde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Earthquakes and Structures, 2023,   25(1):15-26.

7. Ying Li, Yongli Ma, Xiaobin Hu.   Early-age strength monitoring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sing the   EMI method.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21, 30(5):1-14.

8. Xiaobin Hu, Ying Li, Xiangdong   Xie. A study on a U-shaped piezoelectric coupled beam and its corresponding   ingenious harvester. Energy, 2019, 185:938-950.

9. Xiaobin Hu, Qinwang Lu, Zihao Xu,   Wenliang Zhang, Shanshan Cheng.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 193:72-83.

10. Zhang Y., Hu X., Zhu S.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enchmark base-isolated   bridges with superelastic Cu-Al-Be restraining damping device. Structural   Control & Health Monitoring, 2009, 16(6):668-685.

11. 刘汉赋, 陆晨, 胡晓斌. 框架—自复位墙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方法. 工程力学, 2022, 39(01):   100-107+117.

12. 宋成浩, 陈书成, 胡晓斌, 袁焕鑫.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裂缝监测. 工业建筑, 2022,   52(10):53-60.

13. 毕仲君, 胡志强, 王琪, 胡晓斌. 基于新型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的RC框架结构地震残余变形控制. 振动与冲击,   2020, 24(12): 3714-3725.

14. 李霆, 张慎, 徐子豪, 卢钦旺, 杜新喜, 胡晓斌. 带分段式连梁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拟静力试验及数值模拟. 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4):38-49.

15. 胡晓斌, 江卫波. 自复位单自由度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16, 35(16):160-165.

16. 胡晓斌, 贺慧高. 等强残余位移系数谱研究. 工程力学, 2015, 32(1):163-167.

17. 胡晓斌, 贺慧高. 往复荷载作用下自复位墙受力机理研究. 工程力学,   2013, 30 (11): 202-206.

18. 胡晓斌, 贺慧高, 彭真, . 往复荷载作用下自复位墙滞回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3, 34 (11): 23-28.

19. 胡晓斌, 钱稼茹. 单层平面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工程力学,   2008, 25(6):38-43.

20. 钱稼茹, 胡晓斌, 赵作周, 傅学怡, 顾磊. 国家游泳中心子结构模型往复水平加载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9):1-7.


代表性项目

1. 钢筋混凝土框架-自复位约束砌体墙结构力学及抗震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6~2019,   主持.

2. 新型自复位约束砌体墙力学及抗震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3~2015,   主持.

3. 新型自复位智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   2013~2015, 主持.

4. 新型自复位约束砌体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12-2014. 主持.

5. 村镇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研究及示范.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2014-2017. 参加.

6. 110kV装配式混凝土变电站数智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宜昌三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24-2025.   主持.

7. 新型装配式预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3. 主持.

8.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21-2022. 主持.

9. 高层住宅建筑立体绿化影响研究.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2020-2021. 主持.

10. 采用分段式连梁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墙抗震性能研究.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7-2018.   主持.


1. 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 2013年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

主要社会和

学术兼职

1.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3.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4. 计算机高级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