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应对行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深化青年教师对学科前沿与育人方向的理解,凝聚教育教学共识,2025年8月29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与学的革命”珞珈分论坛之行业数智化变革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思想教育能力观摩与交流会在“数智力学”、“城市与基础设施数智建造与运维”、“城市与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与韧性提升”三个主题分会场成功举办。交流会包括“PPT分享展示”和 “谈心谈话情景模拟” 两大环节,吸引了学院48名青年教师参与切磋。
【数智力学分会场】
数智力学分会场由学院党委书记杨旭主持,杨书记介绍了学院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并勉励参会教师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拓展学科视野,勇于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持续提升科研与育人能力,共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迈向新高度。

数智力学分会场
PPT分享展示:14位青年教师依次登台展开交流,分享主题涵盖“数智力学导论”、“从物理法则到数智未来”、“打开数智力学的实验之门”等。教师们立足个人的学习与科研经历,结合教学探索与工程实践,深入阐释了对“数智力学”核心内涵的理解,探讨了工程力学数智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并就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独到见解。

尹颢老师开展PPT分享交流
谈心谈话情景模拟:参赛教师与学生志愿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边界”、“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提升学习体验”、“数智化背景下力学课程的学科交叉融合”等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用生动案例和通俗表达回应提问,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理论问题,也引导大家思考数智化发展对力学教育的深远影响,现场气氛热烈。

高恩来老师与学生志愿者陈正瑞开展谈心谈话
学院党委书记杨旭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竞赛不仅是一次教学能力的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思想碰撞与共识凝聚,教师们的精彩分享充分展现了大家对“数智力学”内涵的深刻理解;他强调,活动的价值不在于形成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在于推动大家共同思考“为何而教、教什么、如何教”,从而在理念和路径上进一步统一人才培养方向。
【城市与基础设施数智建造与运维分会场】
城市与基础设施数智建造与运维分会场由学院院长吴志军教授主持。他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了本次观摩交流会的重要意义,指出该活动是深化青年教师对行业前沿理解、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前景与内涵的重要平台,并对各位参赛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城市与基础设施数智建造与运维分会场
PPT分享展示:参赛教师围绕“塑造城市的未来生命力”、“数智建造,赋能未来”、“城市与基础设施智能健康监测”等前沿方向,阐述了其内涵及发展前景,剖析了数智化变革背景下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场专家从内容的科普性、讲解的生动性、教学转化效果等维度对各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老师们优化宣讲思路、提升育人实效指明了方向。

梁鸿骏老师开展PPT分享交流
谈心谈话情景模拟:参赛教师对学生志愿者提出的“数智化如何改变基础设施的建造和运维流程”、“实际工程中‘数智’具体体现在哪里?”、“机器人能处理复杂造型(比如曲面墙体)吗?”等问题予以解答,现场展示其沟通引导、思想疏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刘一苇老师与学生志愿者许圣宗开展谈心谈话
【城市与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与韧性提升分会场】
城市与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与韧性提升分会场由学院副院长章荣军教授主持。他在开场辞中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并强调:“在行业大变局下,人才培养虽无定式,但作为办学主体,我们必须形成统一的认知,本次交流会必将成为学院厘清育人思路、明确重点方向的契机。”

城市与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与韧性提升分会场
PPT分享展示:16位教师同台竞技,分享主题鲜明、视角新颖。“我们的答案,在地下千米——开启土木工程低碳革命的‘深’度未来”探索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低碳潜力;“未来城市发展向上 or 向下?”从立体化发展维度辨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什么古罗马混凝土更耐久?”则从历史智慧中探寻现代低碳耐久材料的研发奥秘。这些分享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对绿色、低碳、韧性前沿方向的深刻思考。

李孟熠老师开展PPT分享交流
谈心谈话情景模拟:学生志愿者围绕如“韧性城市和低碳发展如何协同实现”、“装配式建筑是否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双碳’目标如何具体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等一系列热点问题提问。参赛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予以解答,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复杂专业问题,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育人能力。

邵森林老师与学生志愿者崔彤开展谈心谈话
各分会场专家组对参赛教师的综合表现进行现场打分。经过激烈角逐,以下老师分获各分会场一、二、三等奖:
【第一组】
一等奖:尹 颢
二等奖:王正直、原亚南
三等奖:刘 辉、高恩来、李应卫、黄 凯
【第二组】
一等奖:梁鸿骏
二等奖:刘一苇、聂家岩
三等奖:宋 杰、储昭飞、陈宇轩、翁 磊
【第三组】
一等奖:李孟熠
二等奖:韩 仲、郑烨炜
三等奖:邹春江、刘真真、邵森林、朱玉华
本次活动直面当前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挑战,青年教师们通过备赛和现场阐述,深入思考并清晰表达了对于三个主题的理解,有效地将外部的“宣讲”转化为内部的“共识”。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锤炼了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更有效地凝聚了共识、汇集了智慧、明确了方向,为学院在变革时代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