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陈光明教授应我院李杉教授邀请访问学院土木工程系,并作题为“基于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的耐腐蚀桥梁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卢亦焱教授主持,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陈光明教授在复合材料结构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报告中,陈光明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耐腐蚀桥梁方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沿海、高湿度地区桥梁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开发高耐久、长寿命的新型结构体系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陈光明教授重点介绍了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耐腐蚀桥梁在力学性能与长期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并分享了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滕锦光院士的技术指导下,于全球范围内成功实施的10项新型FRP组合结构桥梁示范工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团队首次将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作为主拱肋,创新应用于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两座总跨48米人行拱桥中,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认可。陈光明教授就该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报告,现场多位师生表示深受启发,反响热烈。

在交流环节,我院师生围绕FRP组合结构的设计原理、工程应用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踊跃提问,陈教授逐一作出细致解答,并高度评价我院师生展现出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他表示,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复合材料与结构工程领域的深度合作。

陈光明教授简介:
陈光明,男,湖北孝感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2010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滕锦光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973”项目课题及十三五课题各1项。目前担任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Composite for Construction, ASCE》等三个国际期刊副编辑或编委会成员。于2004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于2016年当选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IIFC)理事,于2017年获“建设工程复材及结构杰出青年学者”奖,于2018年入选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于2021年度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作为主要编委,参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部;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近100篇,Web of Science中他引近4000次,H-index为35。2023,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