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申请书

首页 > 国家教学成果奖 > 成果申请书 > 正文

国家教学成果奖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发布日期:2022-10-1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采用课程思政、党建领航、多方联动融合育人方法,着力解决土木类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融通不够问题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落实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讲育人,推出课程思政示范名师、示范课程、示范案例;建立设计-挖掘-融入-评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有机融入土木史、土木人、土木事。在土力学课程中,挖掘冯国栋、刘祖德等老一辈科学家利用土体渗流理论指导长江抗洪抢险等事迹的思政内涵;在岩石力学与隧道工程课程中,讲授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刘泉声带领团队深入西部重大工程现场,利用围岩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理论及技术成果治理深部软岩大变形、岩爆等工程灾害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知识报国的使命情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党建促学风。全国首创大学生党建网格工程,实现党建网格成员思想、学习、生活的全方位互助成长,将思政工作做到学生身边、做进学生心里。打造学干-寝室-家庭联动的学风建设模式;发挥烛光导航师-班级导师-名企导师的导心导学导航作用,打造共性管理+个性辅导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2.采用专业实践、学术创新、文化浸润贯通育人方法,着力解决土木类人才培养中一、二课堂衔接不紧问题构建“1-4-6”专业实践育人范式,围绕认知-剖析-综合-创新主线,将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组织学科竞赛和科创训练活动,将优质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实现科教互馈,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打造土木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一年级计划、雷锋学习小组等特色活动,以文化人育人,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衔接起来。

3.采用方案升级、平台建设、师资提升协同育人方法,着力解决土木类人才培养与行业更新升级不同步问题。立足新工科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升级培养方案:融入人工智能、现代信息科技等课程模块,打破专业壁垒,推进专业交叉融合。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培养土木领军人才:制订实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开设智能建造新专业,实施新工科培养计划。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组织青年教师系统学习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科技知识,深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更新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增强育人本领,实现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榫卯对接